干支与阴阳五行

干支与阴阳五行

世间万物皆属于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也不例外,古人将天干、地支与五行对应起来,并且区分阴阳,如下表所示:

·地支计时

用地支表示时辰,是把一天24小时分别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即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2小时,以“子时”是夜半,代表夜里23~1点;“午

时”是中午,代表中午11~13点。依次顺推,如下表所示:

·干支计时法

中国古代人们采用干支来记录年。天干地支是古人设计来表示时间的,天干表示年和日,地支表示月和时。天干与地支组合时,天干在 前,地支在后,天干与地支一起循环搭配。年、月、日、时,都可以用天干地支的组合方式来表示。月、日、时,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最小公倍数是六十,所以它们的一个循环就是六十年,从“甲子”到“癸亥”为止, 为一周期,被称为“六十甲子”。下表即为六十甲子顺序表。

·十二月建

风水学采用的时间体系是中国古历法,或称阴历,据说它创于夏 朝。十二月建是依据阴历和北斗七星的斗柄——摇光星所指方位而立 建。由于不同的月份,斗柄所指的方位都不同,因此,古人把斗柄的指向作为区分季节的标准。

春秋时期,古人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方位:正北为子,正东为卯…… 为了更准确地表示季节,他们把斗柄所指的方位与季节相联系,十一月斗柄指向北方子,十二月指丑……按顺时针方向运转。

这就是十二月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的文化成果,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在战国后期,已经出现了“四立、二至、二分”八个节气名称。在西汉的《淮南子》一书中,出现了二十四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四季的开始。夏至、冬至:合称“二至”,夏天或冬天的极致、鼎盛。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雨水: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惊蛰:春雷萌动,惊醒了冬眠的动 物。清明:空气清新,草木繁茂。谷雨:雨水增多,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小满:夏熟作物的籽粒渐满,但还未成熟。芒种: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最 热,大暑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白露:天气转凉,清晨出现露水。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凝露,渐有寒意。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寒、大 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000多年来,古人的活动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因此节气是以这一带的地域特征建立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太阳从黄经零度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一回归年有360度,共24个节气。

·十二月建与节气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在风水学上有重要价值,在风水罗盘上,有一圈为二十四节气,用来“推五运、明六气”。节气与八卦、八方、干支、五行都有相对应的关系。十二月建的每一个月与两个节气相对,如下表所示:

·旬空

在六十甲子中,以“甲”为首的数字共有六个: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从第一个“甲”到第二个“甲”,正好有十个数。十在风水中又叫做“旬”。

由于天干有十位数,地支有十二位数,所以在天干与地支组合的过程中,会出现在十天干的循环一周时,有两个地支不会出现。这就叫 做“空”。如在“甲子旬”中,只有从甲子到癸酉这十个数,而戌、亥两位数则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叫做“旬空”。

旬空的规律为:“甲子旬中无戌亥,甲戌旬中无申酉,甲申旬中无午未,甲午旬中无辰巳,甲辰旬中无寅卯,甲寅旬中无子丑。”

旬空没有固定的吉凶可言。当运行时,凶的事物进入旬空,是吉相;而吉的事物进入旬空,则是凶相。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