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毫不假】合肥方言对民俗的影响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1980)指出:“一 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 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 言。”[5’方言作为一个地域民俗的载体,是民俗文 化赖以传承的媒介。尤其是独特的方言词语,对 于地域民俗的形成和巩固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 时,方言在语音、词汇上的特点也可能是某些民 俗活动产生的基础或根源。

 (一)语音因素影响合肥民俗

语音影响民俗主要是指谐音的影响,即因方 言词语的发音与人们生产生活中祈愿和禁忌词 语的发音相同相近而影响了民俗活动。合肥地区 有不少这样的现象.特别是在节El期间讲究更 多,主要分为趋吉和避凶两类。

每年春节的年三十,合肥民间一般在吃年饭 前开始贴春联。俗称“贴门对子”。此外,在米缸上 贴“五谷丰登”,禽畜笼舍处贴“六畜兴旺”,灶台上 贴“勤俭持家、细水长流”等小红联。还有一个非常 重要的是时兴贴“福”字。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这 个大红“福”字可以贴在门楣处、窗户上、大门左右 的墙壁上,贴的时候比较讲究,一般都是将“福”字 倒过来贴,“福倒了”就是“福到了”,取的就是“倒” 与“到”的谐音.寓意期盼幸福生活的到来。 过年时吃的年饭又叫“团圆饭”,因为“有钱 无钱,回家过年,父子相会,夫妻团圆”。

年饭的传 统菜肴,一般必有圆子和元宝鱼,因为圆子的 “圆”与团圆的“圆”同字同音,寓意家人和和美 美、团团圆圆。元宝鱼的“鱼”与“余”同音,则预示 着年年有余、生活富足。 春节里有一些禁忌也是因语音因素而生。

比如,合肥地区在正月里是不允许做鞋的,否则会 出邪事,因为“鞋”与“邪”在合肥方言中发音相 近。农历正月初一,即便孩子不慎摔碎了碗碟,家 长也不会责备,而只需道一句“碎碎平安”即可。 “碎碎平安”即“岁岁平安”,皆因“碎”与“岁”同 音,孩子们因此而免受责罚。 在合肥街头,有家包子店,名为“蒸得味”,主 要以蒸菜为主,注重菜品的环保健康。“蒸得味” 实借助了合肥方言的特色词语“真得味(意思是 真有趣、真有意思)”,因合肥方言“蒸”、“真”不 分,因此,“蒸得味”既指蒸菜好味道,也含有趣之 意,可谓一语双关。

 (二)词汇对合肥民俗的影响

方言词汇对合肥民俗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委 婉语的表达上,而“生老病死”类词语则是委婉语 表达的主要对象。生老病死本是一种自然规律, 但在中国人中却是比较忌讳的,担心直说会 导致“口说的语词的实体化”,因此较多使用委 婉语以避之。

合肥民俗亦是如此。 在合肥.如果一个人因为生病导致身体不 适,一般会说“不快活、不称坦”,而不说“生病”。 如果说到某位青壮年亡故,会称其“走了”、“过 世”、“不在了”,若是老人去世,则会说“老了”、 “作古”、“归天”。 合肥人在节日期间,更是忌言“死”、“杀”等 词语,认为不吉利。例如,合肥方言“洗”和“死”发 音不分,因此,“洗脸”等同于“死脸”,“洗澡”即 “死澡”。于是,在过节期间,长辈们会提前提醒孩 子们,将“洗澡”、“洗脸”改称为“抹澡”、“抹脸”。 小宝宝长得好。抱起来比较吃力.合肥人忌说 “重”,据说旧时只有人死后抬棺材才会说“重”。因 此,合肥民间会专用“煞怀”一词来夸宝宝长得好。

   所谓“煞怀”。虽未见辞书上有收录之例,但这一说 法应该说还是比较文的:“煞”有收紧之义,如煞皮 带,而“怀”即怀抱,使怀抱收紧,实际就是讲孩子 往怀里沉.意思自然是说小孩不轻了。语音、词汇特征对民俗的影响在不同的方言 地区会有较大差异,这是因为相同的词语在不同 的方言区发音不同,表达同一个意思不同的方言 区也会使用不同的词语,因此方言之于民俗的影 响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差异。比如,合肥方言“洗” 和“死”同音.而在北方方言的其他方言区则未出 现,因为x和s不相混,自然不会出现节日期间将 “洗澡”改称为“抹澡”的民间习俗了。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