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气中感受古人的智慧与生活的美好 ——读《小食里的光阴:二十四节气之美》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规律总结归纳出来的二十四个时间节点,用来记录时间和指导农耕。二十四节气还涵盖了物候、农谚、时令、节日习俗等,一起构成灿烂的节气文化。长于艺术世家的80后作家朱应所著的这本《小食里的光阴:二十四节气之美》,围绕二十四节气文化,将各种传统习俗与个人理解巧妙地融入优美的文字、精致的书画之中,让节气里所蕴含的古人智慧与生活美好,在一撇一捺中进行了生动的诠释与呈现。

透过《小食里的光阴:二十四节气之美》一书广博的引证,从容的叙述,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对时间节点的总结,更是饱含着祖先超凡的想象与神奇的智慧,从而对节气之美的内涵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如“惊蛰”这个节气,“古人认为是天上的雷神在这一日手持鼓槌,敲响了天鼓,因而发出轰轰雷声”,从而唤醒了蛰伏在地下的小动物。古人丰富的想象,在现实中得到了验证!再如“春分”这个节气,是古人推算到“南北半球昼夜等长”,也就是白天和夜晚一样长;而“秋分”呢,则是从这一天以后,“北半球昼越短,夜越长,”但“气温从暑热转向寒冷,此时达到最平均、最舒适的状态。”在科技不发达的几千年前,古人们就能将时间计算得如此准确,他们的智慧,就是当下许多人也无法比肩呀!伴随这些节气诞生的,还有不少习俗。如“春分”“竖蛋”的习俗,说“这一天呈66.5度倾斜的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恰好处于力的平衡状态”。这个竖蛋的习俗,如今成为时髦的世界游戏;再如“立夏”“称人”的习俗,说是“立夏之日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而在“寒露”,不少地方也有“登高”“赏菊”的习俗。当然,更重要的是,伴随这些节气的,还派生出丰富多彩的饮食习俗。如:立春蒸糕点、雨水吃蒲公英嫩芽、惊蛰吃梨、春分吃春菜、清明吃春团、谷雨食香椿、小满食棕子、小寒吃腊八粥等等。这些饮食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极大地丰富中华民族的文明宝库!

当然,《小食里的光阴:二十四节气之美》一书并不局限于对节气中蕴含的物候、农谚、时令、节日习俗等的介绍,更多的是加入了作者自身对节气文化的理解,然后用文学的语言,并配上作者的工艺、手作、书画作品,一道构成五彩班斓的绚丽,呈现给读者。《小食里的光阴:二十四节气之美》一书文笔优美,且具有哲理意蕴,是难得的好散文。如这段描写迎春花:“雅俗皆宜的迎春花,或生长在农人的篱笆边,或生长在雅致的庭院阶前,或是行人冷落的路旁,它都有它的快乐,奋勇当先,自强不息,一样蓬勃地生长,热烈地开放,用自己明亮的黄色迎接春天的到来。”再如这段面对“小满”发出的感慨:“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学会知足常乐,小得盈满,亦是我们生活的法门,生活处处是安然,愿我们可以不攀附、不将就,闲庭信步地走向自我的满足与安好,时时有小欢。”

《小食里的光阴:二十四节气之美》一书的作者还与读者分享了节气里江南传统美食,体验一把“跟着节气过日子”的惬意。“夏至”到来时,也是梅子黄熟时。作者用娓娓的文字,叙述了外婆制作梅子酒的过程:“将精心挑选过的青梅,收集在竹笼里,洗净后,去掉蒂头,放入玻璃罐中,加上黄冰糖,经过一连串的工序后,再盖上蓝色的盖子”。作者还特别写道,上海朱家角古镇“传统做梅酒的方法,一斤梅子一斤酒七两粮,做出来的梅酒相当挂杯,很甜。所用的糖 ,以冰糖口感更胜,黄冰糖尤佳。”而“白露”降临时,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也随之来到。月饼,也会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作者在这里,专门介绍了“苏式月饼”的制作步骤:选挑切烤、搓馅球、油包酥、制皮包馅、成型盖章、烤制。这六道工序完成以后,苏式月饼才算大功告成。除了这些传统美食,作者还分享了传统制作芝麻糖、腊八粥、饴糖、八宝饭、豆沙等美食的程序,让我们感受节气里的高光时刻。应该说,《小食里的光阴:二十四节气之美》一书优美的文字,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加上作者的书法、绘画、手工艺品等叠加在一起,不仅传递出作者对节气之美新颖而别致的解读,同时也为大千世界里那些芸芸众生疲惫的心灵,提供一份温柔祥和的滋养与庇护。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