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七月要祭祀鬼神?

中国上古就有迎四时之气的礼俗。《礼记·月令》载:立秋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
大夫以迎秋于四郊。”郑玄注:“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于西郊之兆也。”白帝是秋季主神,主杀伐,
是死神。立秋之日在农历七月。上古又有祭拜先祖的四时祭享,《春秋繁露·四祭》云:“古者岁
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生熟,而祭其祖先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烝。……尝
者以七月,尝黍稷也。”《礼记·月令》说“孟秋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指的就是秋尝。七月秋尝一直传至晚近,仍以四川为例,清嘉庆元年《井研县志》:“[七月]十四日祭祖宗,
秋祭也,俗名七月半。浮屠为盂兰会。”清光绪元年《彭水县志》卷四:“[七月]农民获
稻,诹吉荐新于田祖及先代,获御(玉)麦者亦然。”民国十六年重印本《广安州新志》卷
四十三:“(七月)十五日为月半节。荐新米饭及时物;祀神毕,序长幼食之,曰尝新;有先期食新
者,只设馔供神。饭后,率子弟携香烛、水浆饭,于门外净敞处焚冥镪袱子、箱笼、纸钱。各庙延
僧道建盂兰盆会,超度先灵及孤魂;设焰口,放河灯;钲鼓梵呗,水声人声嘈杂莫辨;水面灯火如
繁星满天,光摇数里,曰中元会。”


先秦时楚国最迷信鬼神。在祭祀鬼神的时享中,楚人最重春、秋二祀。这一点在《楚辞》中
即可看到。《楚辞》中的《九歌》就是祭祀鬼神的歌曲。《九歌·礼魂》说:“成礼兮会鼓,传芭兮
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王逸注:“言春祠以兰,秋祠以菊。”《礼魂》
是《九歌》中的送神曲,是从《东皇太一》至《国殇》等十篇祭歌的“卒章”,“礼魂”之魂就是前面
十篇祭歌中祭祀的鬼神。也就是说,春、秋二时是楚人祭祀这些鬼神的重要时间。从《九歌》中
的其它祭神乐歌看,至少祭祀少司命、湘夫人的时间是在秋季。《少司命》有句云:“秋兰兮麋
芜。”秋兰的时序不用说。麋芜,是一种香草,“七八月间开白花”。《湘夫人》:“白薠
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薠,一作“ ”。王逸注:“言己愿以始秋蘋草初生望平之时,修设祭
具,夕早洒扫,张施帷帐,与夫人期,歆飨之也。”可见楚人祭湘夫人是在始秋七月。
先秦时楚人在秋七月就有大祭鬼神之俗。
由此可见,在道教中元节成形之前、佛教盂兰盆会未传入之时,七月已有祭祀鬼神之俗。
民间俗信七月是鬼月,七月鬼门开,但在佛教中,却无这样的观念。相反农历七月,就佛教而言
是吉祥月,也是佛的欢喜月。佛教有结夏安居制度,在我国这一制度于姚秦时代就开始实行,时间
是每年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僧人定居在某个寺院,安心修道,不得外出。安居首日称为结夏,
圆满结束日称为解夏。七月十五日为“解夏”之日,众僧人各自介绍心得体会,称为“僧自恣”。经过
三个月的专修,修行圆满,成就了很多超凡入圣的人,当然是吉祥的月份。僧众的功行必然大有提
高,佛目睹这一情况,当然欢喜,因此此日被称为“佛欢喜日”。目连救母故事包含的是孝敬双亲的
思想,盂兰盆会本意是供佛及僧,只是到了宋代才发生了变化,发展为荐亡度鬼!。由此可见,七月
是鬼月、七月鬼门开的观念并不源自佛教”。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