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的文化

上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最早是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称之为上巳。后来,上巳节的节期改为农历三月三,又称作重三或三月三。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隆重的祭祀活动,以祭祀祖先、神明、先贤为主题。

上巳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中。在魏晋时期,上巳节逐渐演化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曲水宴)的节日,并由此而派生出上巳节的另外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兰亭雅集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人雅集,就发生在永和九年的上巳节这天。那一天,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酒之觞放于溪流,觞浮水中,途经九弯十八折,徐徐而下。无论其于何人面前打转或停留,该人须得即兴赋诗并饮酒。最终汇诗成集,王羲之即兴挥毫为诗集作序,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于是就诞生了举世闻名的《兰亭序》。

虽然有人认为上巳节是中国情人节,但实际上这个观点不太合理。情人两字和这个节日一点都不搭,而且在中国文化中,三月三是以祭祀祖先、祭祀神明、祭祀先贤为主题而延伸开来的。中国文化讲的礼文化与血脉文化,有句话叫做“认祖归宗”,所以上巳节更多的是强调祭祀祖先的意义。

在唐朝,每年的三月三成为了踏青郊游、美女斗艳的盛大节日。杜甫的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写的是长安仕女在上巳节结伴出游,在水滨游春的场景。

总的来说,上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具有祭祀祖先、神明、先贤的意义。在节日中,人们会进行一系列隆重的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此外,上巳节也是文人雅士赋诗、临水宴饮的好时机,兰亭雅集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

您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