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取名的礼法流程详解

古代庚册(孔府档案馆藏)

“姓名”是一个人在世界上的标志和符号。在传统文化里,“取名”是人生中第一件大事,是非常有讲究的,有很多礼法和规矩。“姓”是一个人家族的符号,“名”则是家族对这个人美好的祝福。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取名有暗含“求取名声”之意。所以,大部分时候,家族都会请德高望重的家族领袖或者达官显贵为新生儿“赐名”,以求美好的祝愿。
在古代的礼法中,为孩子取名有着一套完善的流程体系。


在传统文化的礼法中,从孩子降生之日起,“取名”这一礼法一般在百日之内完成。孩子的姓名、八字、用典等信息要专门请道长书写庚册。“庚册”分为正副两册,一册上表天庭,一册藏于宗祠。

道长手书庚册


一、过百日
“姓名学”和“命理学”是息息相关的。从孩子降生开始,传统都有“过百日”的习俗。又称“百晬”、“百岁”。在这一百天的时间里,孩子是不能与外人见面的。家族则因孩子的降生准备相关事宜。包括招待亲友和为孩子“取名”。
在百日期间,家族会请德高望重之人或者请道士为孩子“赐名”。并将相关信息记载于庚册。

二、请庚册

庚册是“取名”礼法的重点,古代的王公贵族采用黄纸册页书写,普通人家采用红纸册页书写。
在礼法中,家里生了男孩为“弄璋之喜”,生了女孩则为“弄瓦之喜”。《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璋”是古代的一种玉器,代表地位与福气。意思是如果家里生了男孩子就把玉璋给他。“瓦”则是古代纺织用的纺砖,意思女孩心灵手巧。
所以在庚册上,首先就会载明“弄璋(瓦)之喜”。意思是孩子的降生是福气满满的大喜事。
其次,庚册上还会根据规定格式详细记载孩子父母的姓名和籍贯。古代的时候由于女子地位不高,往往只记载母亲姓氏,而如今,会把父母的信息都记录下来。再有孩子在家族中的排行、辈分。

庚册中的重点,就是“八字”。在命理学中,孩子的八字关乎其一生的命运,道长也会在庚册上载明八字的批注,将其富贵进行阐释。并比照八字进行姓名的测算。
再次,就是在庚册上记载孩子的姓名,并具体写出姓名的出处及含义——即“用典”。典出何处,由谁取的名字,以及哪位道长批注的八字等信息。
最后,还会在庚册上书符,一般是保身灵符,以祈祝孩子长命百岁,并加盖大印。

庚册中的八字批注


三、祭祀先祖
庚册一般由道士书写批注。庚册写好之后,会有正副两册,内容完全一样,只是制式不同。择良辰吉日,正册上表天听,以期降福于孩子。
副册则由家族中的话事人请回家,藏于宗庙。这时,一般由孩子的叔伯父母主持,家族成员带着庚册进行祭祖的仪式,一般都是到祖先的灵前进行祭祀。

祭祀完成后,会请家族中的长老围坐一桌。一来是报喜,告诉大家家族添丁之喜。二来,也向家族中的长老发出邀请,既定于某日举行孩子的百日酒席,请家族长老来主持孩子的“抓周”仪式。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一般有宗祠或祠堂。孩子的庚册会在祭祀结束后,择良辰吉日,用红布包起来,放在锦盒之中,藏于宗祠之中。现代很多家族没有宗祠,就会将庚册放在家中收藏。
至此,“取名”的礼法流程就完成了。百日过完,孩子就会与亲朋好友正式见面。

您可能还喜欢...